文|Gerda
澳洲公共电视台ABC制播的《光谱上发现爱》与市面上多如过江之鲫的真人实境恋爱约会节目有些不同,他们跟拍的是一群特别的青年男女──自闭症患者。虽说是自闭症患者专属的恋爱节目,每一季播出时却老是让我拿起手机上网重新测验自己是不是没被诊断出来的自闭症患者,否则怎麽会对剧中人如此感同身受?
自闭症严格来说不是单一一种疾病,而如节目名称所述是一种「光谱」,患者的神经系统发展与平均标准不同,有可能同时兼具其他类型的学习障碍。每一位自闭症患者的症状都不尽相同,遇到的挑战也不同。但共通之处,或者说之所以会让他们被归类成同一种类型疾患的原因,在於自闭症患者比一般人更难理解社交互动中的潜文本。
他们不太懂弦外之音,不理解反讽,有时候也无法理解别人说某些话、做某些事的真实意图。但自闭症患者并不是迟钝,而是灵敏在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们其中有些人对数字跟日期很敏感,有些人无法接受特定类型的声音跟味道,有些人非常执着於有系统的事物,像是背诵恐龙的类型、火车的型号。遗憾的是,大众戏剧中常演出的「幸运天才自闭症患者」,亦即「有超强记忆力或者超强运算能力但只是刚好比较无法与人沟通」的这种患者其实非常少见,像《良医墨非》那样完全不影响求学能力甚至还能因为独特天赋而执刀当外科医生的,甚至可以说其实并不存在。
进入一段恋爱关系对自闭症患者来说很困难,因为自闭症必定会带来人际关系上的障碍。自闭症患者不仅难以理解潜在的社交讯息,也会容易因为周遭世界突如其来的改变,包括对方预料之外的发言,不熟悉的陌生环境等等而感受到严重的压力。更别提当自闭症跟智能缺损同时发生时,带来的困难有多大。光是父母要把自闭症症状比较严重的孩子完好无缺带到成年就很不容易。
因此,《光谱上发现爱》节目中经常拍到自闭症患者的父母,在镜头前提到自己孩子小时候过得有多麽辛苦,往往潸然泪下。他们可能会跟同学起冲突,可能会生自己闷气而自残,可能破坏家中的物品,也可能受到排挤。有些父母撑不过这段考验,就分开了。只不过剧组拍到的比较多是相对苦尽甘来幸福美满的家庭,自闭症的孩子已经长大成年,学会了一些社会技巧,现在的问题只剩一个:我家自闭症孩子吵着想交男/女朋友,上哪找?
镜头拍着侃侃而谈的澳洲自闭症患者,直言不讳说想要另一半的他们大多坦白得很可爱,在旁边加油打气的父母也很可爱。他们把自己打理得乾乾净净,对镜头有问必答,被问说想不想要男女朋友,毫不犹豫就说「想」。理由是什麽?「没人想要自己一个人死掉啊。」至於喜欢哪种类型,倒是说不太出来。
既然不想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死掉,那就要去认识新朋友。然而认识新朋友真的很难,譬如你要一遍一遍重新介绍自己,要注意不要无聊到对方,还要倾听对方说的话,做出适当的反应──天啊,真是大挑战。不仅是对自闭症患者如此,对很多有社交恐惧的普通人来说也是如此。
恋爱是很细腻精巧的人际游戏,掌握不到对方抛出的社会讯息,缘份就跟水球一样掉在地上破裂。《光谱上发现爱》剧组帮忙牵线,安排了很多场相亲,也派出专门辅导成年自闭症患者的沟通专家,帮想谈恋爱的患者们好好暖身。沟通专家教的东西其实意外很普通,就是同理心──她提醒这些急着谈恋爱的年轻人,要有耐心,要友善,要认真想像别人的感受,要做出得体的回应,最重要的是要有好聚好散的风度。
咦?这难道不是每个人在谈恋爱时都该做到但很多人没做到的基本守则吗?看着自闭症患者克服各种社交障碍,努力做到上述这些事情,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找爱情,我不禁有这样的疑问。
「唉,爱情,无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事情了。如果我能拥有那就太好了。」一位出生以来恋爱经验挂零的自闭症患者这样说道。语言能力出色、词汇丰富的自闭症患者在镜头前总是特别有趣,因为他们说话的时候看起来比非患者更真诚,不知道究竟是什麽电影、书籍让他有这种幻想,但他显然深信不疑。
已故脑神经科学家奥立佛‧萨克斯形容,拥有特殊神经系统的人就像是「火星上的人类学家」,他们可以观察到人类怎麽行动,但并不真的明白其原理。於是他们强记背诵应该怎麽跟人类相处,试着推敲各种行为跟反应背後的真正理由。事实上,因为每个人的脑神经发展都不完全一样,正常跟异常或许只是程度的差异,观众可能会发现自己跟自闭症患者想要的、恐惧的,并没有很大不同。
我们从跟自己貌似非常不同的人身上,看见与自己相同的部分。并且从「障碍者」的真人实境秀中,透过他们诚实的双眼,重新看见跟认识这个我们自以为早已摸透的世界。对我来说,这绝不是一出猎奇的秀,而是直指爱情本质的人类学研究。
影集资讯
《光谱上发现爱》(Love on the Spectrum)─Netflix,2019开播
备注:《光谱上发现爱》与《光谱上发现爱:美国篇》制作团队不同,我们推荐的是澳洲原版。